放生功德

北京适合放生的地方在哪,北京规定在湿地随意放生可罚50万

一、重庆放生团有哪些

1、湿地里放生,保护区里挖野菜、采药材,公园里乱刻乱写……这些破坏森林资源、公园景区环境的行为,首次有了明确的处罚标准。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北京市园林绿化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将从明年1月1日起施行,175类绿化行业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将得到规范。其中,对于在湿地里随意放生动物的行为,将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2、据了解,处罚的轻重程度,过去是由行政执法部门自行掌握的,也就是所谓的“自由裁量权”。此次出台的《北京市园林绿化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就是要对自由裁量权进一步明晰。

3、以放生处罚为例,处罚额度直接与湿地保护等级挂钩。根据区县级、市级、国家级三个湿地等级,和已造成危害、未造成危害两种情况,将原先5000元到5万元的处罚细化成6档。在区县级湿地内放生,未造成环境破坏的处罚程度最轻,罚金在5000元至5万元之间﹔在国家级湿地内放生并造成危害的,处罚程度最重,罚款金额在30万元至50万元之间。而《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里规定,在湿地保护范围内投放林业有害物种或者擅自引入林业外来物种,应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4、另外,要给市民提个醒儿,您逛风景区时在大石头上题写“到此一游”,在公园随地吐痰、扔垃圾,或是在自然保护区里忍不住挖了几棵野菜,采了几株标本,现在也都有了明确的处罚标准。

5、按照《北京市园林绿化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自然保护区破坏行为的处罚根据后果严重程度分成了三个等级:采标本、挖野菜、取药材,处以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狩猎、捕鸟、放牧等行为,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开荒、开山采石、挖沙取土,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6、此外,在风景名胜区乱刻乱画、乱扔垃圾罚款50元﹔在公园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烟头、口香糖,将处以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如果遇到公园景区乱罚款的行为,您可以向市园林绿化局投诉。

7、广济寺占地35亩,坐北朝南,在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殿、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圆通殿(观音殿)和多宝殿。

8、东西两侧除钟楼和鼓楼外,还有整齐的配殿。寺庙的西北隅,有一座建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的戒坛殿和汉白玉砌成的戒坛,至今保存完好,这是广济寺保存的最古建筑物,今称三字堂”。寺内西路四合院为中国佛教协会各部门的办公场所。三学堂后为《法音》编辑部。整个寺院布局严谨,整齐对称,寺中有院,错落有序,曲径通幽,庄严寂静。

9、广济寺供奉着不少明清时期的佛像,寺内还收藏不少珍贵的佛教经卷、碑刻等文物。在大雄宝殿有一个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铸造的青铜宝鼎,有2米多高,放置在刻花石座上,鼎身铸有佛教八供(轮、螺、伞、盖、花、瓶、鱼、结)等花纹,造型古朴大方,工艺精湛,是珍贵的艺术珍品。

10、大雄宝殿后壁悬挂着一幅《胜果妙因图》,是清乾隆九年(1744年)著名画师傅雯用手指所画,高5米,宽10米。画面上,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座上,慈容可掬地向信徒讲经说法,周围一百多位弟子洗耳恭听。有趣的是,听众中,还有中国的历史人物关羽、关平、周全及布袋和尚等。

二、长沙放生园放生金鱼

1、多宝殿是佛教文物、艺术的宝库。殿正中供奉着三尊明代铸造的铜佛像,两旁高大明亮的玻璃柜中陈列着尼泊尔、印度、孟加拉、日本、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印尼、越南、美国、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佛教界来访人士赠送的珍贵礼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2、广济寺珍藏的佛教经典十分浩繁,仅图书室就有23种文字、10多万册佛教经典、著作,仅收藏的《大藏经》就有12种版本,是研究中国佛教发生、发展和演变的重要史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内还有1721一1753年甘肃临潭县卓尼寺能版印刷的一部藏文《大藏经》,共231包,是佛教中的珍贵文本。

3、雍和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距今已有300年历史。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为四子雍亲王建造府邸,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枢,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皇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改为喇嘛庙,特派总理事务王大臣管理本宫事务,无定员。

4、寻着历史的足迹,雍和宫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十五世纪。《清宗人府事例》中有这样的记载:“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十二月谕宗人府:皇四子胤禛、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祐、皇十子允锇……等,俱已分别册封分府,唯胤禛、允祐二人是贝勒,而所封府邸是亲王府邸雍和宫,规模违制,着由官房租库,将前明内宫监房拨给胤禛……”。文中提到的皇四子胤禛即:清朝雍正皇帝雍和宫。这时是贝勒身份,按照贝勒府府邸的规制,他的父亲康熙皇帝将明朝时期太监们居住过的官房(清朝定鼎北京后将这里划为内务府官用房)分给了他。康熙三十三年胤禛搬进府邸,取名“贝勒府”(年限有待考证)。

5、康熙四十八年,胤禛晋升为“和硕雍亲王”,“禛贝勒府”也随之升为“雍亲王府”。这时的雍和宫从规模、建制到人员配备都与从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这座昔日的“贝勒府”真正发生历史性改变则是到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6、公元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结束了他为期六十一年也是清朝历史上最为长久的统治历史。同年,他的第四个儿子胤禛继承皇位,改年号雍正,是为雍正皇帝。皇帝随即迁入宫中,但对曾经居住过三十余年的府邸已有了很深的感情,于是,将这里改为自己的行宫,正式赐名“雍和宫”。雍和宫作为帝王行宫和“龙潜禁地”的历史便由此开始。

7、雍和宫改为行宫后,雍正皇帝并没有对这里进行大规模改建,只是对东花园(又称东书院)进行了彻底修缮。

8、早在“禛贝勒府”时期,当时宅院东侧就辟有一小院,内有亭、台、廊、室,栽种着各种树木花草,供作为贝勒王胤禛读书阅典、贝勒王福晋赏花观月。往后,随着胤禛爵位的升迁,这里得以不断扩建和修缮。雍和宫改为行宫后,东书院又在原来基础上增添了许多亭、台、楼、阁。《国朝宫史续编》中对东书院的一门一匾,每幅楹联、每幅匾额甚至雍和宫一草一木都有详尽记载。重建后的东书院被装点的古朴典雅,清幽明净。乾隆以后的各位皇帝,必须按“定制”每年最少来雍和宫礼佛三次,即:每年八月二十五乾隆的诞辰和正月初三的忌辰,必须“盛装隆从,威严如仪”地先到雍和宫各佛殿拈香礼佛,然后到东书院向乾隆遗像致祭;每年五月的夏至节,皇帝到地坛祭拜后,也必须“原班原仪”先到雍和宫拈香拜佛,然后至东书院尝新麦——吃新麦面粉做的麻酱面,即每年夏至“芳泽事毕,临此园少歇、进膳”。东书院则成为清朝自乾隆以后各位皇帝在雍和宫礼佛之后休息的重要场所。

9、从史料记载可以看出,东书院当时的规模几乎与现在的雍和宫相当,当时,两种风格不同、格调迥异的建筑群相辅相成构成了雍和宫的全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雍和官规格的不一般,使得东书院各殿房陈设,如桌案、围屏、宝座、古玩等都和故宫一样。这里也曾设有“领雍和宫事务大臣”、“总理雍和宫东书院事务大臣”等文、武官员。他们的重要职责之一即:看管东书院所陈大量珍宝古玩。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东书院被日本人所烧,大量物品也都被日本人抢走。东书院连同这里所发生过的故事都已成为历史。

10、1995年,为改善僧人住宿条件,雍和宫管理处在东书院遗址上盖起了两幢极具古典建筑风格、现代化设施齐全的僧舍,雍和宫的大多数僧人常年居住生活在这里。

北京适合放生的地方在哪,北京规定在湿地随意放生可罚50万

上一篇:汉阳适合放生的地方,静下来,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
  • 下一篇:北京市放生护生协会,第六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在京开幕 返回列表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