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鸟类

生男孩放生什么鱼,放生三条鱼有什么寓意1

生男孩放生什么鱼,放生三条鱼有什么寓意1

1、放生三条鱼,代表福禄寿。鱼儿需用钱买,此为财布施,主财富。古有鲤鱼跳龙门之说,放鱼主禄位事业有成。放生鱼儿让它们长寿,救它们性命,有因得果,自然会让自己寿命延长。

2、放生鱼之前要做简单的仪式,最少要做三皈依,也就是对着放生的鱼大声的反复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然后再念“阿弥陀佛”至少18声以上,这样确保它们放生后能够借助佛菩萨加持之力转世为人。或者更加正式一点,放生之前念:“祈请十方诸佛菩萨为弟子见证,弟子愿为这些水族众生做正式的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布堕恶鬼,皈依僧不堕旁生”。如果不做仪轨,它们生生世世还是轮回旁生道,意义就不大了!

3、鲤鱼跳龙门,放生鲤鱼利于学业和事业,特别是提升财运最好,用于转运。当然,放得越多,来财越多!为什么?因为带籽的大肚母鲤鱼,你放生一尾,就等于放生了几十万尾生命。一尾母鲤鱼能产籽二十多万粒,繁殖力惊人!

4、鲤鱼成为指定放生之物,这是根据古老的中国传说,一个幸运的鱼变成龙跳跃后通过龙门。摇身化龙,龙首鲤身,鲤鱼登龙门化为龙,其实是一个比喻,鼓励年青人逆流而上,跳升龙门,鱼可变化成龙,鱼跃龙门表示青云得路,变化飞腾之意等。

5、鲤鱼自古就是吉祥的象征,由于鲤鱼的「鲤」和「利」同音,故春节期间老百姓都喜欢在家中饲养鲤鱼,有「家家得利」之说。记得儿童游戏中有「放生大鲤鱼」玩法,而真正的放生鲤鱼是从唐朝开始,唐朝皇帝姓李,而鲤与李同音,犯了皇帝的忌,于是把鲤鱼改称为「赤公」,当时朝廷还颁了一项法令,规定捕到鲤鱼必须放生。

6、平时也是可以放生的,不过平时放生鱼是没有初一十五灵验的,这个是可以确定的。因为初一十五的菩萨多,护法神多,虽然平时也是有菩萨值班的,但是每逢初一十五是有领导来视察,你说是领导在做好事效果好,还是领导不在的时候做好事效果好。

7、天体的运动和日月的盈亏影响人的心理,使人心产生不平,而初十五是最容易产生心动的时候,特别冲动。所以初十五要做多放生,不做一些恶事,通过这个来控制我们的行为,使我们的行为有节有度,不杀生,它的功德在这一块儿。

8、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德倍增,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史不绝书。

9、在《杂宝藏经》卷四记载:有一沙弥的师父见他七日之内寿命将终,要沙弥返回俗家,七天之后再来,但没有说明原因。他在返家的路上,看到一处池塘缺口,池水灌入池边的蚁巢,众蚁慌张夺路逃生。但是蚂蚁逃生的速度哪有池塘缺堤那么快速?眼看无数蚂蚁即将淹死,沙弥就用自己的袈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堵住,救活了所有的蚂蚁。过了七天,沙弥在俗家玩得无聊,又回到他师父跟前。师父一见,觉得惊奇,问他这几天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沙弥以为师父说他犯了戒做了坏事,非常恐惧,答说什么也没做。师父是罗汉,即用天眼观察,知他是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那就是救起被淹的蚂蚁。后来这位沙弥转夭为寿,得以长命终老。

10、放生的根据,最为佛教徒所熟悉的,有两部经。一是《梵网菩萨戒经》,其中提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是故六道众生皆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世人见杀畜牲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

二、现在放生还有功德吗

1、另一部《金光明经》卷四《流水长者子品》,也提到有关释迦世尊往昔行菩萨道的一段记载:当时世尊名叫流水长者子,有一天他经过一个很大的池沼,时逢天旱,而且有人为了捕鱼,把上游悬崖处的水源堵塞,使得池中水位急速下降。长者子眼见上万大小鱼类濒临死亡边缘,又无法从其上游决堤引水,于是为了救活鱼群,不得已向当时国王请求派二十只大象,用皮囊盛水运到池中,直到池水满足,并且饲以食料,方才救活这些鱼群。

2、《梵网戒经》是放生的理论依据,《金光明经》则是开设放生池的依据,其他大乘经如《六度集经》卷有赎虌的放生记载,而另外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记》卷也讲到雁塔的故事。如传说在中印度摩揭陀国有一个小乘的寺院,住着若干小乘比丘,他们本来不禁三种净肉;所谓三种净肉,是指不见为己杀、不闻为己杀、不疑为己杀的肉类。有一天,一位比丘没有得到肉,正好有一群雁从天空飞过,他就向雁群祷告说:“今日有僧缺供,大菩萨你应该知道时间了。”雁群应声自动坠地而死。比丘本来不信大乘,不相信雁是菩萨,所以用戏言来调侃大乘,想不到那一群雁就是菩萨显现而来感化他们的。小乘比丘惭愧不已,互相传告:“这是菩萨,何人敢吃?从今以后,应依大乘,不再食三种净肉。”并且建塔营葬雁体。

3、可见,放生是从戒杀而衍生的,也可以说,戒杀的进一步必定是放生。戒杀仅是止恶,是消极的善行,放生救生才是积极的善行;如果仅仅止恶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因此在中国,从北齐萧梁以来,便提倡断肉食、不杀生;且放生的风气也从此渐渐展开,从朝廷以至民间,由僧众而至俗人,都以素食为尚。而历代政府为了表示推行仁政,年有数日也定期禁屠;而从中央以至地方,或者为了祈雨禳灾,也都有放生禁屠之举。如梁武帝就曾下诏禁止屠杀生命以祭祀宗庙;梁代慧集比丘,自燃两臂游历诸州,以乞化所得赎生放生;随天台智

上一篇:生日那天给鱼放生好吗,放生鱼儿,也放生自己
  • 下一篇:生日放生的意义是什么意思,放生有什么讲究?放生注意什么? 返回列表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