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09年6月在广东省第二届休渔放生节上,有“爱心人士”将许多小鱼小虾“小海龟”放生大海。一只不愿下水的“小海龟”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放了几次不成功,放生人员拿起它用力扔向更远处的海里。这一次,这只小海龟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这“温馨的”一幕被记者拍下,引起了网民的愤怒:照片上那只对人类“恋恋不舍”的“小海龟”,其实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缅甸陆龟,别说是大海,即便是在淡水里也它无法生存。
4、如何区分陆龟和海龟?他们的生活习性有什么区别等等生物习性。
5、比如说我查到的资料说,乌龟是靠肺呼吸的。潜入水中时,可用泄殖肛腔两侧的肛门囊(其内壁富于血管)在水中行气体交换,但隔一阵子一定要浮出水面呼一下。如果长时间不出水面,乌龟就有淹死的可能,尤其是陆龟。对吗?
6、大概是由于绿毛龟、巴西龟等宠物市场的常客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许多人认为“龟”就该会游泳。可事实上,不管是陆龟还是水龟,都是爬行动物,是用肺呼吸的。即使是水龟,虽然口腔和泄殖腔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来辅助呼吸,但主要的呼吸功能仍然是依靠肺来完成的,每隔一段时间必须把鼻孔露出水面来换气,只是由于新陈代谢速度较慢所以憋气时间特别长罢了。至于陆龟,假如被扔进海里,面临着的就是一命呜呼的下场。
7、不都是“硬壳房子随身带,四条小腿慢慢迈”?其实陆龟和水龟还是能从外表区分的。最显著的区别就是它们的爪子,就好像水鸟的爪子在趾之间有蹼,划水的时候才能使上劲儿,水龟的爪子也有蹼。除此之外,水龟为了减少游泳的阻力,龟壳一般较为平坦,陆龟的背壳则高高拱起,以更好地承受压力。这里要顺便说一句,“乌龟壳很硬,上面能压重物还能站人”的说法,对于大多数乌龟来说可不成立,几十斤的重量足以让它们内伤,可不要随便“站站看”。
8、"法"的梵语音译是"达磨"。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
9、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它一定轨则,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何物。
10、例如水,它保持着它的湿性,它有水的一定轨则,使人一见便生起水的了解;反过来说,如果一件东西没有湿性,它的轨则不同于水的轨则,便不能生起水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