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汉地即有在特殊日子放生的说法。
但持续、广泛放生习俗的形成,还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
中国汉地放生习俗历史悠久,也已形成传统,对于唤醒世人的恻隐、仁恕、慈悲之心,为天下苍生祈福,德被万物,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客观上也有利于生态保护。
2016年1月30日,法王寺第四次放生活动在法王寺上德下祥法师的带领下在华阳四公里江边码头进行。
此次放生参与人数共计76人,其中老人21人,中青年49人,小孩6人;放生鲫鱼309斤。
在逐次组织的放生活动中,参与的师兄们都会自发带上鱼儿,希望能将自己买回的鱼儿亲自放生,感受生命在活动中焕发新生的愉悦。
德祥法师带领大众对放生鱼儿进行三皈依仪式,祈愿它们忏悔往世所造做的恶业恶障,不再受轮回之苦、永生脱离被捕的命运,得以自由。
大家分发结缘的放生仪轨。
总结以往三次经验,此次的放生仪式更有纪律性,虽然参与的人员逐次增多,但在义工们的组织下,大家有序的排队,一起关注着此次活动的进程。
寒风凛冽,大家合十排队。
只愿鱼儿得以生命的延续。
在德祥法师的带领下,大家逐字逐句的念读着放生仪轨。
用心、专注。
仪轨结束,大家分别将鱼儿放入江中,泸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水域,相信会给鱼儿一个自在遨游的“极乐世界”。
帮助师兄记录笔记,他的背影显得宽阔且高大。
法师说:“放生,就是放自己”。
在放生活动结束后,大家欢喜的聚集在爱晚养老院听德祥法师的开示。
开示中提到:
放生活动要持续开展,抱有慈悲心、欢喜心放生。
放生组织要具有团队意识,未雨绸缪,谋定而后动。
做到结构严谨、分工明确、工作细致。
放生是一种态度,最终目的是倡导不杀生及素食主义。
做到智慧放生,具有责仼感、使命感地放生。
最后,法师对大家在修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惑。
时间分秒流逝,此次活动也顺利落下帷幕。
感恩德祥法师谆谆教诲,感恩参与的师兄们慈悲发心,感恩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义工居士,阿弥陀佛!